癌症的一些基本觀念(下)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

但是,話又說回來,哪些癌症病患是應捨化學治療之徒而尋求安寧照顧之路呢?我們大致可參考幾個因素來決定:

第一點:末期癌症病患之癌細胞已對化學治療沒有反應且持續惡化中。
第二點:病人的癌細胞可用副作用較輕的荷爾蒙治療所控制,例如攝護腺癌。
第三點:病人體力、營養狀況或生活品質已因化學治療而無法再負荷時。
第四點:病人因長期化學治療過程,導致免疫力降低而數次發生感染或敗血性休克,致使生命常受到威脅時。
第五點:末期癌症病患自己表達清楚的安寧意願,這是腫瘤科醫師對於生命尊嚴應有的尊重。

以上幾點可以讓醫師及病患或家屬詳細溝通後再做最後決定。另外,在這裡我也要重申,化學藥物的研究發明是日新月異的,而毒性較低、效果較好的新藥也的確陸續地出現,所以我們仍不能輕言放棄治療。

最後,我想說的是:身為腫瘤科醫師,最希望的是有機會為病人作一個積極的治療計劃,經由外科、放射科及腫瘤科的合作,能使癌症得以治癒,讓「癌症」成為只是病人生命歷程中之一項疾病記錄而已,而非其生命之終結者。很不幸地,在台灣目前環境下,這種心願卻很難達到,因為我們所面對的病人常都只能為他們作消極的治療計劃。我常想,為什麼一個鼻咽癌患者常要到已有複視或頸淋巴結變得很大,才會想找醫生;為什麼一個子宮頸癌病患一定要等到陰道出血才求醫,而不是定期做子宮頸抹片來早期發現;為什麼一個乳癌患者一定要腫瘤變的較大才考慮找醫師檢查,而不是每個月自我檢查,一有異狀馬上尋求進一步追蹤;這許許多多的「為什麼」,常就是悲劇之主因。

事實上,要早期診斷癌症可分兩種,第一種是消極的,就是隨時注意有無癌症之症狀,包括不明熱、體重減輕、盜汗、蒼白、紫斑、容易感染、長期咳嗽或血痰、身體硬塊或淋巴結腫大、食慾不振、大便習慣改變、血尿、陰道出血或性交不適、流鼻血、複視、口腔潰瘍不癒,吞嚥困難、聲音沙啞、骨頭疼痛、神智改變、黑痣有變化等,均需早日求醫;第二種是積極性的,就是沒有症狀也需主動定期做健康檢查,因為大多數之癌症一開始是無症狀的,也常不是用手就「摸得到」的,例如,早期的肝癌或胃癌,如沒有做胃鏡或超音波是無法診斷的;早期的鼻咽癌,如沒有仔細的檢查鼻咽腔,也是感受不出已有癌症在慢慢長大,所以全身健康檢查事實上就是早期發現癌症的最佳利器。健康是無價的,但一個人在平常是無法體會這句話的真意,直到自己或家人不幸罹病才後悔不已。希望大家平時能多注意自己身體健康,也希望台灣的癌症患者能得到較好的照顧,這是身為腫瘤科醫師的最大願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