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OHAYO專屬記者

根據研究顯示50%的過動兒四歲前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衝動等徵兆,多數過動兒在嬰兒期就會有難教養、愛哭鬧、睡眠短現象,一週歲後就表現出過度活動性與破壞性,5~6歲以後,開始接觸團體生活,症狀逐漸顯現。

台南市立醫院藥師吳佩如指出,過動兒的致病因素,都是在「自然推理」上相關連,而非直接成因,包括神經學與心理、生理、環境毒素、藥物等各方面因素。

首先,腦傷被認為是過動兒症狀的主要肇因,醫學研究發現,中樞神經系統機制,包括腦部的前頂葉(Prefrontallobe)、邊緣系統與過動系統發展有關,可能是腦感染、腦創傷、神經傳導物質障礙或不平衡,致使腦部成熟發展遲緩,母親懷孕期間抽菸、酗酒,導致胎兒腦傷或低體重兒、未成年孕產婦等生產的併發症也可能造成過動兒,癲癇兒童亦比一般孩童容易發現過動症狀。

第二,兒童在長期缺乏情緒刺激的環境下,容易出現注意力不佳與過動行為,而心理壓力、家庭失衡、焦慮情緒,也會引起過動問題,例如孤兒院的院童較正常的兒童有明顯的過動、注意力不足;另外,父母精神狀態異常也使子女有較多行為發展的問題。

第三,癲癇症、氣喘或某些種類過敏的藥物治療,可能會造成兒童注意力的缺失、過動等症狀等藥物副作用。

第四,許多研究證實,有過動、酒癮、憂鬱症的父母,生出過動兒的機率較常人高,約有10~20%。

第五,環境刺激控制的欠佳,以及父母對兒童行為做不良的調節,都可能使兒童產生過動症狀。國外曾有研究提出過動的行為,常源自於家庭中缺乏安全與穩定的連結,因此將過動症候群視為微剝奪症候群。

一般而言,過動兒最重要的診斷資料,多來自學校上課的行為與家長觀察報告,因為多數的病童會伴隨行為、學習上的問題,家族史也常可發現其他親屬在兒童時期也有類似的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問題。

不過,吳佩如也提醒,過動兒確診前要先以理學檢查排除潛藏的器質性問題或憂鬱情緒創傷,所導致的過動情形,至於腦部斷層掃描檢查,僅有5%會有腦波異常,唯有PETscan可表現出此類患者與其同儕間有功能的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