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免驚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 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史兆明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民國八十六年全國新發生癌症個案增加約三千人,平均每11.7秒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比起民國八十五年的12.14秒快了0.97秒,這項新數據的確駭人聽聞。其中罹患胃癌人數佔十大癌症的第四位。

胃癌是消化器官中常見的癌腫之一,多發生在中年以後,男多於女二倍之多。一般認為有些危險群較易產生胃癌,如惡性貧血患者,曾接受部份胃切除患者,煤礦工人,農人,電池工人,橡膠工人,木材工人,罹患萎縮性胃炎患者。至於飲食部分,也有文獻報告乾魚,鹹魚,日式漬物等含過量食鹽,可能扮演致胃癌之重要角色。

胃癌常見的症狀有上腹部不適,上腹痛,嘔心,沒胃口,體重減輕,嘔吐物中有血,黑便,吞嚥困難,腹部摸到腫塊,若是腫瘤長在胃出口處,因較易產生阻塞,故可能較早引起注意而被發現,否則因上述症狀皆非胃癌所特有,有些尚不明顯,常因疏忽而延誤治療契機。

遺憾的是,臨床上發現病人出現症狀到開始治療,平均約六個月以上,這也就是說有些病人發生症狀後,常會忍耐,或害怕找醫師,或服偏方,耽誤了早期檢查,早期發現的時機,一直到產生阻塞、出血或穿孔才送醫檢查,往往已經形成侵犯性癌,得不償失。根據文獻報告(日本),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接受廣泛胃癌切除併淋巴結群廓清術後,五年存活率高達98%。若是癌細胞已侵犯鄰近組織則術後五年存活率僅16%。所以早期求診,早期檢查,早期手術才是正途。

筆者曾經至日本東京國立癌中心接受胃癌手術訓練,發現日本人罹患胃癌後接受手術治療的比率遠超過台灣人,顯示日本人對於胃癌的認知似乎比台灣人好。事實上胃癌並不是那麼可怕,跟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資料,在接受胃癌根除性切除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63%。第一期前期為98%,第一期後期為96%,第二期為70%,第三期為35%,第四期為12%。如果胃癌患者都能早期求診,勇敢面對,接受根除性手術,還是有機會得到不錯的結果。

目前嘉義基督教醫院對於疑似病患施以詳細檢查後(包括胃鏡切片,放射線等),確認病人罹患胃癌後,即實施手術前評估包括病患的生理狀況,腫瘤的侵犯程度,是否有遠端轉移等等。手術以根除性手術為主,切除肉眼所見的癌腫及至少第二群以上的淋巴腺,此乃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標準做法。無論是接受全胃切除或是次全胃切除的病患,術後的生活品質雖然不如正常人,但還可以維持一定水準,不至於造成胃腸功能障礙或營養不良。若不幸已經有癌轉移,無法達成根除性手術,我也會為病患實施姑息性手術切除主要癌腫,使腸胃道通暢,改善生活品質。至於術後是否實施化學治療,見仁見智,有些醫師認為化學藥物治療對胃癌細胞成效不彰,但是日本和美國等先進國家仍然不斷的嘗試新藥,期待更好的成績出現。

總而言之,特別呼籲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胃癌免驚』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手術治療才是不二法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