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灰面鷲之旅
灰面鷲之旅 宮崎學原著

為尊重著作者,使用〞鷲〞而不用〞鵟鷹〞
宮崎學 原著
賴敏愷 譯述
nightjar小燕鷗鄭政卿 補述
原文取自彰化縣野鳥學會南路鷹1997.4月會訊


 

   

    「批歸-批歸」 灰面鷲的叫聲中有一種獨特的響聲。特別是我,不論在何處聽到那 種聲音,都會抬頭望向天空,感到無比的懷念。灰面鷲雖然在本州以南的日本各地都有繁殖,而以日本西部較多。主要的營巢地點是丘陵地帶的松林。因此,多山的信州灰面鷲不多,反而是鵟 ( Buteo buteo )佔大多數。 也因此,對我這個山區長大的人而言,灰面鷲是渴望一見的鷹類。  

    灰面鷲的主要食物是青蛙、蛇、蜥蜴及大型的昆蟲,時而剛離巢自立的雛鳥、雉科雛 鳥,以及野鼠也捕食。受限於這些食物的出現時期,四季分明的日本,灰面鷲只在夏季移 棲來此繁殖。   

    春天開始約半年的時間灰面鷲以日本為故鄉,在此生活。不久,秋風吹起,牠們開始 作移棲南渡的準備。在各地生活的灰面鷲們,一邊三五隻地集合成群,一邊經過日本列島 南飛。   

    灰面鷲的移棲,最有名的觀察地點是愛知縣的伊良湖岬。在此,每年九月下旬至 十月上旬可見大群集結的灰面鷲。大多數的日子裡,每天五千隻左右的灰面鷲分批向海上 飛去。   

    我到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初次在伊良湖岬見到灰面鷲移棲的光景。灰面鷲由北方的天 空像浪潮般一波波地飛來,在岬角的上空一面盤旋一面上升,好不容易達到一定的高度, 就形成一直線瞄準南方的海面飛衝而去。那種身影,不像一般猛禽的威風凜凜,倒有幾分 悽涼的感覺。不久,嚴寒的冬天光臨日本,食物來源無法確保,只能落荒而逃。好像牠們 預知此種改變。   

    在伊良湖岬集合的鳥群主要是來自本州中部以北地帶繁殖的鳥群,在各地觀察的結果 已經證實此種改變。   

    首先,東北地區靠近太平洋沿岸繁殖的鳥群向關東平原南下而飛。接著,與關東平原 周圍繁殖的鳥群合流,更沿太平洋海岸向伊良湖岬飛去。此外,東北地區靠近日本海沿岸 的鳥群和中部地方的鳥群,橫過本州中部,沿著地理中線南下,最近已經明白了。由系魚 川,沿著我所居住的伊那谷地聳起的斷層,灰面鷲一批批地移棲。      

    如此,在伊良湖岬集結的鳥群,橫渡伊勢灣,在紀伊半島登陸。由此沿著伸向四國的 大斷層條南飛抵九州。此外,中部以南,北陸地方,山陽山陰地方繁殖的鳥群由紀伊半島 進入四國,或者橫渡瀨戶內海,或者沿其海岸飛條九州。不管如何,大多數沿著地理中線 採取最短路徑飛向九州,是可確定的。   

    掙扎飛抵九州的鳥群,在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縣的大隅半島的佐多岬形成一大群,沿著琉球列島,一路向東南亞的列島移棲而去。   

    某年的十月,我拜訪沖繩縣的宮古島,它是灰面鷲移棲的中途站。我比鳥群早些到達 那,以便等待大批的鳥群。在當地調查結果,宮古島鄰近的伊良部島是個理想的地點,乃 急速渡海於該島等待。   

    我抵達伊良部島後,根據當地人的說法,知道寒露(約十月上旬)時期過境的鳥群不 久即將到來。當年的寒露仍在五天之後,大群的灰面鷲仍未出現,偶而有十隻左右的小群 先頭部隊飛過。   

    不過,猛烈的颱風來了。暴風雨連續三日,因為停電非以蠟燭過夜不可。因為颱風在 此肆虐,心頭緊張而煩惱。此颱風由台灣海面沿著南西諸島繼續北上,由九州穿過本州的 話,其後必有大群的灰面鷲。颱風沿著氣壓的谷間進行,如果鳥群在氣旋中容易飛行,由 九州到台灣應可輕易完成,我是這麼想著。   

    不料,颱風如我所料地前進,二天之後登陸九州。我在等待的伊良部島已經雨過天晴 ,轉為炎熱。我斷定在颱風登陸九州的時候灰面鷲還沒來。如果颱風抵達本州的東海地方 不再北上,灰面鷲大概不會由佐多岬起飛。淋溼的羽毛要弄乾,前進地點的天氣要安定, 這些理當花些時間以便掌握。   

    颱風走了,對於等候灰面鷲的我而言,猶如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為了解除緊張,整天 在海中游泳渡日。當天晚上聽收音機的颱風報導,判斷次日的黃昏必有灰面鷲到來,因為 颱風由靜岡海面穿過。   

    果然,一到次日黃昏大群的灰面鷲蜂擁而來。其數目約有三萬隻之譜。它們低空大群 進入,在這似山非山的小島,家屋或旱田的四周的矮林裡輪番飛舞。其叫聲特別喧嘩,群 鷹匹哩拍喇地掉落下來停在樹上,一幅精疲力盡的模樣,雖然壯觀,郤也感到辛苦。   

    以樹為家的灰面鷲,停棲不久便開始警戒。此時我感覺周遭有吵嚷的聲音,原來自行 車、摩托車川流不息地到來,大家來看灰面鷲的停棲地。我佩服島上的人居然對灰面鷲如 此有興趣。   

    到了晚上,我想觀察灰面鷲睡覺的地方所以外出。到了林子裡,處處可見巨大的手電 筒照向空中,難道島上的人也在夜間觀察灰面鷲嗎?不過,我感到他們的熱心似乎有異常 情。   

    其實不然,那是狩獵用的手電筒,他們是要烤鳥來吃的。他們以粗壯的釣竿伸出十公 尺長,前端以尼龍繩或植物的莖把輪子綁住,如此可以套住鳥頭而捕獲之。我觸目驚心, 想起傍晚的吵鬧原來是獵捕前的哨探。   

    我遇上了當地警察的巡邏車,乃知鷹鷲均屬保護鳥種,禁止捕殺。可惜非現行犯不能 加以逮捕,他們請我協助判定灰面鷲是屬於何種鳥類。我搭上巡邏車隨他們在島內巡迴, 獵人早逃掉了,連一個都沒抓到。   

    我抑制寂寞的心情,搜尋盜獵者的光線直到天亮,沒心情攝影。由宮古島來的K氏、 Y氏與電視台的Z氏都來了。整夜以雙筒望遠鏡搜索之下,我們嚇了一跳。至少有20隻的 灰面鷲被懸掛著,而當夜照向天空的手電筒有40隻,估計一個晚上約有八百至一千隻被獵 殺。 灰面鷲因長途飛行困頓極了,人們接近牠們到三公尺左右也不飛走。控根啃骨的偷獵 者幾乎在全島進行狩獵。目睹此一事實我們也無能為力。更有的偷獵者持有水鎗,同行的 Z氏在前年就有在晚上的山間被威脅的經驗。   

    次日早上,天空露出魚肚白,逃過一劫的灰面鷲一齊飛向天空,飛向南方,只二十分 鐘左右便全部消失蹤影,全部默默地離開小島,目標是台灣。一切順利的話中午時分便可 登陸。   

    伊良部島在接著二天的約有五萬隻灰面鷲飛來。據說從前有廾至卅萬隻的大群通過, 此次算是少的。而偷獵者每夜都有。   

    春天及秋天各一次,灰面鷲依靠這些相連的小島,來回於日本與東南亞之間。如此移 棲的灰面鷲的生態幾乎仍未完全明白。   

   1985年秋天為了幫NHK收集資料,我搭乘直昇機觀察飛經海面的灰面鷲,有了 許多新發現。牠們由伊良部島起飛,經石垣島;就此飛行而言,並非大群而行,全都是單 獨地朝目標前進。那麼多的灰面鷲由伊良部島一齊起飛,在海面上分散成十公里的寬度, 各別飛向南方島嶼。   

    當然,彼此間隔變成一百公尺至數百公尺。每隻灰面鷲努力拍翅、伸開,猶如在海上 滑行一般左右大幅移動,追求海上稀少的上升氣流。真的,那種感覺十分悽涼,由直昇機 上很容易料想牠們必死無疑。因此,在海上一旦身體感受到微弱的上升氣流,馬上在那地 方開始盤旋,設法升高。上升氣流不是很大,盤旋二三回便停止,接著向左或向右一面拍 翼一面橫滑,繼續探索上升氣流。如此速度自然不快,時速約四十至五十公里。此乃意料 之外,當初以時速一百公里飛衝出去,速度竟變得那麼慢。     

    海上晴朗,景色極美。如此優良氣候之下,灰面鷲仍以時速40至50公里,不掉落地飛 行。離海面約兩百至一千公尺而已。如此不斷地變換高度,在大海的上空有如鋸齒狀的斷 面,繼續南飛。其中也有今年出生初次渡洋的幼鳥。但是,幼鳥也好,成鳥也好,各憑獨 自的判斷經過大海上空向南飛行。有時難免判斷錯誤或力氣用盡而掉入海中,其數可能不 少。因此,次年再回營巢地繁殖的鳥群,只有原來的數目繼續繁殖。(意為出生的數量約 相等於遷移時死亡的數量)   

    搭直昇機觀察,終於能明白這種實際情形,這是新的發現。並且對我而言,只希望知 道灰面鷲的生態。有些疑問,不久將隨著時代進步,有賴更多的研究者以及鷹類的愛好者來澄清。只希望沿途渡島上不要有偷獵行為。             

                   以上 ...譯自”鷲鷹之旅 ”1987年9月初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