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與色情爭奪孩子
www.39.net 2009-3-1139健康網社區  
 核心提示:性教育與淫穢光盤、色情書籍、成人網站等等社會上其他不健康的性信息的本質區別就是:性教育通過告訴孩子一切關於性的知識、性的美好,最終達到對孩子進行性倫理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其他途徑的性信息則沒有。

據中央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共同關注》欄目日前聯合報導:不久前,在吉林省長春市,有一位18歲的少年開辦了一條“性熱線”,在熱線裡,他以開辦青春期性心理諮詢熱線的方式,和他的同齡人一起大聲談起了性,交流起了少年們內心的那份青春期秘密。

“青春期性教育太薄弱,應該有一個人出來呼籲了”。這是長春市18歲少年李童開辦性心理諮詢熱線的主要原因;而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李童認為許多問題已經出現在這個年輕人的群體。

李童認為造成一些學生過早發生性行為並由此造成不良後果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青少年性教育的缺乏。學校在開設這些性教育課程時候那種欲說還羞的做法,可以感覺到對於青少年的性教育,多少有些薄弱;也正因為如此,李童的青春期性心理諮詢熱線有了它存在的理由與空間。

調查顯示青少年婚前性行為不容忽視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態勢不容忽視。上海市徐匯區婦幼保健所1999年對788例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檢查結果顯示: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率為76。0%,首次性生活年齡最小者為17歲,未婚妊娠率為31。8% ,未婚人工流產率為27。3%。 >>>荷蘭:性教育從6歲開始

兩年前的2月份,全國首家青少年“意外懷孕緊急避孕援助中心”在重慶成立。幾天之後,杭州一家青少年緊急避孕援助中心又在拱墅區計劃生育指導站悄悄開放。相隔一個月,類似的“花季呵護中心”又在山東濟南成立,一個月前,東北長春也有類似機構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前後共有十數家此類機構在各地“開花”。

應該說,這些機構的出現和相繼開放,為青少年提供了適時、適度、適宜的性教育及生殖保健服務。但是不容否認,這些機構執行的“保密”規則,雖然符合孩子的情理,但卻有悖於我國現行的監護人法則,在為青少年維權、保護其隱私的同時,又陷入了“違法”的尷尬境地。據悉,在重慶成立的全國首家青少年“意外懷孕緊急避孕援助中心”,開辦不久即關閉……青春性呵護如何情法相容?作為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中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問題,不容迴避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機構的作用大都是在進行“事後找補”,而真正完善的對青少年的青春性呵護還應重在防範。誠如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和《都市女報》共同創建的花季呵護中心主任張淑萍坦言:“為青少年解決已經發生的性問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上抓起。”人們的目的不單應對那些意外懷孕的少女提供幫助,更重要的還應探索一條“防患於未然”的出路。

張淑萍主任告訴記者,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青春期的定義,應是指10歲至19歲的青少年,而他們的援助範圍,則包含了10歲到24歲的未婚年輕人群。他們的熱線開通僅十余天,便接到了400多個求助或諮詢電話。其中90%以上是24歲以下的未婚青少年。而這當中的90%,又都承認已有過性生活。他們大多擔心意外懷孕,詢問何為“安全期”?如何才能避孕等等。在談到以前意外懷孕如何處理時,他們稱多為自己買試紙測試,然後再自行購買服用一些避孕藥。

核心提示:性教育與淫穢光盤、色情書籍、成人網站等等社會上其他不健康的性信息的本質區別就是:性教育通過告訴孩子一切關於性的知識、性的美好,最終達到對孩子進行性倫理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其他途徑的性信息則沒有。

張淑萍說,在多次調查中他們發現,青少年的性成熟期明顯提前,客觀上有獲得性教育和服務的需求,而專門為他們提供這種服務的醫療機構是個空白。

她告訴記者,在開辦中心前一年的時間內,僅她親自接診的病例中,就有3例14歲少女懷孕五六個月了前來看“月經病”的,而家長對此都一無所知。她說,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的最大特點是:無計劃性、無保護性。無保護性的性行為無疑使青少年非意願懷孕的比例增加。性成熟期提前是不容迴避的現實,再談性色變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各國的性教育是怎麼進行的

“黃色”性教育在和正面性教育爭地盤

山東省花季呵護中心成立後,張淑萍主任曾做過一項調查,前來求助的青少年的性知識都是源於何方?其結果大都出自言情小說、網上和一些黃碟。由於不能從學校、家長等處得到正確的性教育,許多孩子便從這些地方去模仿。

不久前,一本首次全面正面直面我國青春教育的滯後,來自全國首家青蘋果少男少女門診的青少年性心理諮詢醫生手記《青澀時光》出版,在為這本書所作的序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婚姻家庭社會學專家李銀河指出:我認為,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有效的性教育,需要經過一番較量:一方面要和淫穢出版物、黃色網站“搶”孩子,一方面又要和成年人傳統保守的性觀念抗爭。

作者鄧軍也提出,真實直接地反映青少年的性活動是為了讓他們真實直接地了解性,了解已經出現在同齡人中的性困惑,也是為了更好地反映青少年的性心理。性教育與淫穢光盤、色情書籍、成人網站等等社會上其他不健康的性信息的本質區別就是:性教育通過告訴孩子一切關於性的知識、性的美好,最終達到對孩子進行性倫理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其他途徑的性信息則沒有。
青少年有權利要求接受性教育

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律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在談到“性教育,我們還缺什麼”時提出:我認為是觀念的轉變。態度決定一切,方法次之。

第一,權利觀念———性教育是青少年的權利。換言之,青少年有權利要求接受性教育,而不是依賴成人的自覺。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並不是我們想告訴青少年什麼,而是青少年自己想知道什麼。 >>>幼兒性教育,欲說還休

第二,人格教育觀念———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性慾是每個人的體格和人格的一部分。性,是一種本能,它決定了我們的性別角色和社會角色,也是人類接觸外在世界的方法之一。透過對性的認識,我們才知道自己要扮演一個怎樣的人、如何建立自我的觀念、如何尊重異性以及如何和別人交往。 ”性,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礎。他認為目前我們社會,還缺少能夠幫助家長和孩子一道邁過這道門檻的引路人。

濟南花季呵護中心除了為24歲以下的未婚男女青少年提供各種有關性發育、性心理、性生理方面的免費諮詢以外,還與有關專家合作,在社區、學校做相應調研,試圖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性教育辦法。然而在現實中張淑萍主任發現成人的給予與孩子的需求中存在巨大差距。

她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中心成立後,曾有一所大學的學生會及團委的人興沖沖地找到她,希望她能到高校去做有關青春期生殖健康的講座。當她把提綱傳給該校後,由於四個問題中有一個涉及性教育,被學校審核時認為太“超前”、不適宜,而拒絕了。大學生們非常遺憾,坦言老師觀念太落伍,根本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由於現在學校的生理衛生課根本迴避一些性知識,家長又羞於告訴孩子有關性知識(更不用提避孕知識),沒有孩子“解渴”的渠道,出現孩子意外妊娠的情況就在所難免了。

 青春期性教育如何不再隔靴搔癢

無獨有偶,鄧軍老師常年工作在“少男少女”門診,為青春期的孩子解除成長帶來的困惑,特別是性的困惑。她的《青澀時光》———青少年性心理諮詢醫生手記,打開了無數少男少女的心扉,也撥去了盤繞在無知少年心底的陰霾。專家宗春山稱:《青澀時光》在對青少年的性教育方面做了可貴的嘗試,以科學嚴肅的態度宣傳性知識、解除性困惑,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身體與性,建立健康、正確的性觀念,懂得怎樣才能既獲得性的快樂,又防範性活動可能造成的傷害。

然而就是這樣一本書的出版,前後卻是更換了四位編輯、兩個出版社,僅僅因為這本書的核心是性教育!鄧軍在該書自序中稱:我是一個在原則問題上絲毫不會妥協的人。

之前的出版社在終審時執意要刪去所有描寫孩子性活動的細節,怕家長和孩子們看後受負面影響!我不能妥協,只能終止合同。新的出版社同意保持作品原貌,不做隨意刪改。可是沒過幾天,該書的責任編輯就難為情地告訴我:“這書名最好換一換……不然,發行方面可能有難度……”我欲哭無淚。

我原來的書名叫《愛你以性》,它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名字……“愛你以性”的“性”代表著性心理知識、性心理髮展、性安全保健、性美學、性倫理、性道德等等一切關於性教育的內容。這幾個字的目的是向家長們“灌輸”一個理念: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必須的,是毋庸置疑的。那是對孩子的一種愛,一種大愛。那不是對孩子日常生活起居的操勞,也不是為孩子學習成績操心,那是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保障,是對孩子道德品質和責任意識的培養,是對他(她)幸福人生的責任。要是每個家長都懂得用性教育來愛孩子,那該有多好!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性

然而最終,“愛你以性”這四個字由書名淪落到她做自序的名字。她妥協了,畢竟她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她在自序中寫下這段話,只為記錄下當前性教育的艱難。

她說:“聯想到目前我們對青春期的孩子們的性教育遮遮掩掩、隔靴搔癢的現狀,作為直面青少年性困惑、站在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第一線的心理諮詢工作者,我心中不免有些酸楚。酸楚之餘,一個問題很現實地擺在我面前:在對少男少女進行性教育、與他們共同探討'性'這個話題之前,如何能讓家長接受'對孩子有必要進行性教育'這一觀點?”

承認和正視青少年性現狀是一種進步

作為一家為青少年提供適時、適度、適宜的性教育及生殖保健服務的機構,張淑萍說,濟南花季呵護中心為三部分少男少女解決成長中的煩惱———以青少年的實際需要為基礎,使沒有性活動的青少年獲得有關青春期的正確信息、教育和服務,如涉及月經、遺精等各種有關青春期發育以及生殖器官發育等生殖健康問題的諮詢和服務;對有性活動的未婚青少年要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信息和服務,如預防非意願懷孕、預防性傳播疾病、艾滋病等;對確實非意願懷孕的少女,要給予她們特別耐心的關注。

張淑萍主任說,青春期的孩子無論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各種巨變,處在一個充滿矛盾、困難及沖突的複雜時期,全社會都應該給予他們更多關注。
作為雲南婦女兒童心理法律諮詢服務中心的專家,龍思海說,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承認,青少年性早熟、早戀、早期性行為、甚至早孕已成為現實社會中無法迴避的事實。如果社會沒有相應的健康服務諮詢體係從他們的需求出發,為他們提供安全有效的健康諮詢服務或開闢符合他們需要的服務渠道,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在盲目的自我約束和外在壓力下,去幹出一些“傻事”;我們應該認識到,承認和正視青少年的性現狀是一種社會進步。

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法律專家佟麗華強調,家長一方面應教育孩子不要發生性行為;另一方面,是家長首先轉變觀念,在孩子懂事後,告訴他們避孕的方法。因為家長要明確一點:告訴他避孕的方法,並不是就是承認和鼓勵他(她)可以從事性行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全社會對性教育的觀念有所轉變,事情才會有最終的解決出路。

 美國對青少年開展“克制教育”

據報導,少女懷孕的增加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1400萬青春期少女生育,其中大部分是非意願性妊娠,其結果是每天有55萬次流產,每年則有440多萬的少女選擇了墮胎。因此,如何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

據悉,英國每年都會產生9萬多名少女媽媽,居歐洲國家之首;失敗的性教育成了批評的靶子。人們認為現行性教育的問題是:學校裡的性教育課程一向羞答答,沒有把性行為當作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平常內容,向學生傳達的是性行為和吸毒、抽煙一樣乃“高風險行為”,反倒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父母們擔心子女的安全、懷孕和吸毒問題,卻不願談論這些。他們認為和孩子們談論性,就是鼓勵他們四處鬼混。 >>>

專家瓦利拉·里奇思就在報告中批評政府旨在減少未成年少女懷孕的力度不夠,建議英國學習美國的“等待真愛”運動,鼓勵年輕人在婚前保持貞操。

在美國,“等待真愛”說服了240萬少年向“上帝、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未來的伴侶和我將來的孩子”起誓,在婚前禁止性行為。這項活動擴展到加拿大和南非,在英國也舉行一些巡迴講座。

“等待真愛”又被人稱為“克制教育”:這種性教育鼓勵年輕人把性交活動推遲到結婚時,以迴避違願懷孕和感染性病、艾滋病。此項教育主張:非婚姻的性關係,不符合人類的性行為規範,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尤其影響青少年身體發育和心理髮展。

美國第14屆國會還批准了《把克制教育作為對美國未婚者進行性教育的唯一內容》這一提案。為此,美國政府決定每年撥款5000萬美元用以資助“克制教育”計劃。

但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最近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簽署了“等待真愛”協議的孩子幾乎90%都沒有遵守諾言。 “等待真愛”只能延遲第一次性行為的時間,一旦發生性行為,少年們更傾向於不採取避孕措施。因此,在美國很多州,在鼓勵婚前保持貞操的同時,也講授避孕知識。在1990年至2000年期間,美國少女懷孕率下降28%,其中只有25%的人是出於貞操觀念,其餘都因為採取了避孕措施。

於是,英國政府於1999年發布了一項旨在減少未成年少女懷孕的政策,主要內容是告誡12歲以下的孩子不要急於進行性行為,要知道未成年性行為是違法的,如果想做,至少也要知道避孕方法。

事實上,專家們更傾向於重點講授避孕知識的性教育。家庭計劃協會為父母們舉辦了培訓班,學習如何跟孩子交流這類問題。家長們應該對孩子說:“如果你想做,我希望你注意安全。”如果家長們開誠佈公地談性和避孕問題,他們的孩子就會有更成熟的態度,女兒對男朋友的要求就更有勇氣和信心說“不”。專家們以荷蘭為例子,荷蘭有很開放的性教育,少女懷孕人數卻是歐洲最少的。荷蘭有58%的少女會和父母討論懷孕的事,是英國的兩倍。

(實習編輯:賴偉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