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疫苗


近年來,乙肝病毒疫苗及流感病毒疫苗的推廣使用,使一般民眾對疫苗的概念並不陌生。對於病毒性感染的疾病治療需要抗病毒藥物,而預防病毒感染則需要施打疫苗。

SARS疫情的迅速擴散和蔓延,讓人們再一次想到了疫苗。無疑,冠狀病毒新變種之疫苗的研發和問世不僅是民眾的期盼,也是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已經在開始著手的工作。

然而,一種疫苗從研發到問世的過程是相對費時的,並不是幾週或幾個月便可以完成的。無論是最傳統的全病毒疫苗(滅活/減毒),還是新發展的蛋白疫苗、DNA疫苗等,都必須經過從制備到效果評估的不同階段。一個好的疫苗不僅在動物和人體實驗中有良好的免疫保護效果,而且也應具有毒性低和在人體內停留時間相對較長的特點。當以某種病毒蛋白或基因做為疫苗時,更需要在詳知相關基因/蛋白功能的基礎上才可著手。

傳統的病毒疫苗是以完整的病毒做為材料的。為了達到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等具有保護效應的物質,又不引起疾病的目的,用於疫苗材料的病毒是經過減毒或滅活處理的。減毒活疫苗的使用劑量比滅活疫苗來得低,也可以通過病毒自然感染的途徑進入體內而調動人體免疫系統的保護功能,但也需要注意病毒毒力回復而造成疾病的可能性。

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傳統疫苗仍有改進的空間,隨後出現的病毒亞單位(subunit)疫苗、DNA疫苗等就是在現代生物技術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新疫苗的思考模式是只取病毒本身能夠誘導人體免疫保護作用的抗原(蛋白)/抗原之基因部分制備成疫苗,以減少病毒其它成分所引起的致病作用。

毫無疑問,新一代疫苗較之傳統疫苗具有毒性低的優勢,但提高免疫效果仍是科學家為之努力的目標。無論未來的SARS疫苗以何種形式出現,都將成為預防SARS所不可缺少的制劑,令人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