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為什麼不上學?談拒學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身心內科 陳三能醫師 劉慧萍心理師

容易緊張焦慮、缺乏安全感,在學校無法安心上課,這種情形在國小新生學童最常見。

暑假是小孩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他們可以整天享受沒有課業壓力無憂無慮的生活,當暑假即將結束,有些孩子歡心期待新學期和同學老師重聚的學習生活,但有些孩子對「開學日」卻充滿焦慮的心情,害怕上學,有的孩子甚至意志堅決地跟父母說「我不要上學」。大部分人在求學過程中可能都體驗過不想上學的心情,但是孩子會出現害怕或拒絕上學的家長可要多留意一些了,因為這孩子可能是患了「拒學症」。

事實上,拒學症並非正式的疾病診斷名稱,然而孩童拒絕上學的行為常常造成父母、師長的困擾外,更影響孩子本身的社會與教育發展,而且臨床上發現拒絕上學的孩童常常合併患有精神疾病的症狀,如:憂鬱和焦慮症狀,因此有必要將有這類行為的孩童歸類為「拒學症」,以便及早確認和做相關處理,預防更嚴重的問題發生。

一般而言,拒絕上學的孩子通常會以明顯的舉止來表現他們抗拒上學的態度,以下簡述拒學行為的表現方式:

(一)生理方面:呈現明顯的身體症狀,如: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頭痛、胃痛、噁心想吐等,然而這些症狀經醫學檢查後,並無生理上的病理根據。這種心身症狀在每日要上學前最為常見,少數在上課中發生,所以會請假不上學,或是上課中途堅持要回家。

(二)行為方面:在口語上反抗上學、發牢騷或找理由要父母讓他待在家中、哭訴或抱著父母親大哭大鬧、發脾氣、在上學的路上,接近學校時無法繼續再往前跨步走、或者拒絕進入教室等現象。

(三)心理方面:年紀小的孩子會出現過度的焦慮或暴躁的情緒,青少年除焦慮症狀外,通常也有憂鬱情緒產生。

患有拒學症的孩童與一般逃學孩童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這類孩子雖然不上學,卻乖乖待在家裡,而且願意好好待在家裡唸書、做功課,而很少伴隨與社會規範不符合的反社會行為產生。

拒絕上學的小孩通常性情比較容易緊張焦慮、缺乏安全感或個性相當依賴致使他們在學校無法安心上課。這種情形常常在正值入學階段的孩童身上看到,他們極度不安的主因為擔心父母可能會離開他們,害怕父母就此不再回來找他們了。不過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學校剛開學的階段,孩子因為一時不習慣學校生活而有這種焦慮情緒產生,個性過於焦慮的家長不需因此而操之過急,若能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與關懷,大部分的孩童都能學會適應學校生活的能力。

小孩會出現拒絕上學的重要原因之一與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有關,生長在教養態度過度保護、極度權威或冷漠疏於照顧的小孩因為太過依賴或順從父母的照顧或命令,或者,行為因為不受父母管教,而影響小孩接受學校教育生活的適應能力。

此外,孩子若在學校遭受過惡意的欺凌,例如有同學嘲笑功課不好、長得很奇怪、或者遭到恐嚇威脅等也會讓小孩子怕得不敢上學。家長若懷疑自己的小孩可能有拒學症,應及早就醫諮詢或接受治療,即時幫孩子找出拒學的原因並改善拒學行為,以避免日後嚴重的問題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