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塞明月,瀚海之風” - 烏魯木齊- 北絲路紀行(1)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一. 前言:
此次承蒙臺灣外傷醫學會的推薦,參加2004年在中國新疆烏魯木齊舉辦的 “ 海峽兩岸外傷醫學研討會”。由於臺灣尚有事務,無法與學會成員一起前往。所以於次日 (8/22) 搭乘台北的班機,繞道香港,夜宿北京,於次日搭乘班機飛烏魯木齊。當飛機破雲而降,看見遠處綿延白頭的山岳與底下滾滾的黃沙時,過去從書本及影片得到的印象剎那間變得具體而清晰。 遠處櫛比鱗次高樓呈現出烏魯木齊這個被稱為新疆交通、工業與行政中心的不凡氣派。驅車前往飯店時,已過了午飯時分。烏魯木齊是維吾爾語的音譯,意為”美麗的牧場”,過去叫作迪化,他同時也是亞洲大陸地理的中心,距離各大海洋都有數千公里之遙。
二. 會議記實:
第一天 (8/23) 早上的開幕會議來不及參加,所以只有參加下午的活動。下午的活動分為兩個部份,其中一個Section 由我與大陸的付小兵教授負責,另一個部份則由署宜蘭唐高駿院長與大陸的陸樹良教授共同主持。會議由3點開始至 7點結束。其間有許多相當基礎的創傷研究與創傷癒合的概念,包括脂肪組織在傷口修復中的角色,許多相關之訊息傳遞物質,包括熱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Hsp),蛋白激媒 (proteinkinase),NF-κB以及粒線體的 K-ATP等,透過分子生醫技術,證明其在創傷修復中所扮演的角色。 會中討論熱烈,令人印象深刻。晚間由大陸主辦單位邀請,參加晚宴並欣賞新疆的歌舞表演,席間許多故人好友相聚,並結識兩岸許多專家學者,杯觥交錯,賓主盡歡。
第二天 (8/24) 為分組的活動 (外科與骨科會場)。與會學者各自講述自己研究與臨床的經驗,並進行意見交流,收穫頗豐。對於胸腹部創傷的處理概念,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其中臺中榮總楊大羽主任以老鼠模式建立的創傷實驗室,經過他的團隊不斷的努力,已有了十分傑出的成績。之後我們針對許多臨床上困難處理的病案,如胸腔出口(thoracic outlet) 處的病灶展露,胸腹聯合傷的處置,以及胸心大血管傷的早期診斷及處置等,也進行十分熱烈的討論。晚間在大陸王院士的盛情邀約下,兩岸學者相聚一堂,共品美酒佳餚,並為當天的兩位臺灣的壽星- 台北榮總的李建賢副院長與台大醫院的馬惠明醫師慶生,氣氛溫馨感人。
三. 旅遊見聞:
第三天 (8/25) 開始遊覽的活動,第一個目的地是烏市附近的天池。天池的形成是由於冰河出口堰塞後形成。途中可見有許多冰河侵蝕及造山運動的痕跡。當地由於交通方便,遊客甚多,已不復書中所述神秘之美。午後返回烏市,逛當地的最大市集 (叫大巴札),主體為一清真風格建築,內販售各種當地的物產。新疆由於人種眾多,又與國際接軌,故其產品多樣且具異國風情,但購買物品時需仔細挑選,並貨比三家,懂得殺價,才不致於吃虧。晚間用完餐後,我們搭乘前往博樂市的火車,並在火車上的臥鋪過夜。這是滿新鮮的體驗。車站人聲鼎沸,爭先恐後,車內衛生條件極差,讓人印象大打折扣。大陸火車臥鋪分硬臥與軟臥,硬臥中有二人一間到六人一間,與走道間無門簾隔開,空間相當局限,也沒有什麼隱私,與心目中浪漫火車之旅相去甚遠,但仍覺得挺新鮮的。
googleads
- Nov 10 Mon 2008 09:13
“玉塞明月,瀚海之風” - 烏魯木齊- 北絲路紀行(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