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的就醫祕訣(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


基隆.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楊宗翰醫師


病痛,病痛,這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一輩子大痛、小痛,這兒痛、那兒痛、或心痛總是難免。可是你知道嗎?疼痛正是我們身體的警報器,不可輕忽,千萬別以為久「痛」成良醫,而是要多多關心為什麼會痛,到底我們的身體要告訴我們什麼,別因小痛不醫,而真的生出病來。我們從痛的來源談起,關節疼痛要注意什麼、該如何就醫。


痛是怎麼來的:

痛和冷熱覺一樣,都是由感覺神經產生。當身體的痛覺產生時,表示「責負這個區域」或是「有相同來源」的痛覺神經受到刺激。一般來說會引起痛覺的刺激包括:受傷(凍、燙、切、裂)、發炎、壓力(腫、脹)、血流不通(缺氧)或是神經的問題(壓迫、腫漲、發炎、病變、敏感)。

所以,面對關節疼痛時,下面幾點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

1. 痛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組織或是器官。是一個地方痛還是全身都痛,是一個還是多個關節痛,痛的有那些關節。

2. 痛的感覺及程度,及是否有什麼情況會痛的更厲害或是會比較不痛,不同的感覺及程度,常代表不同的刺激及原因。

3. 痛多久,是一週、一個月、還是半年或好幾年;是愈來愈痛、一樣痛,還是比較不痛了。

4. 是否合併其他的症狀, 如:右肩痛合併右上腹不適或是黃膽,就可能是肝膽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右肩問題。


要注意什麼:危險訊號

就醫時上面這些和疼痛有關的基本資料是缺一不可,說不清楚,診斷就有問題,治療自然有偏差。此外,大部分的人,有疼痛時可能都會想:會不會是太累或是使用過度,自己休息幾天就好了,但這時可能會因此錯過及早就醫的機會。以下五點就是要及早就醫的警報,出現就一定要快快就醫。不可輕忽!

1. 發燒或發炎(紅、腫、熱、痛):代表出現發炎現象,不是單純休息就會好。

2. 大痛,痛到冒冷汗或是三更半夜會痛醒:代表影響到骨內、血管或是內臟的大問題。

3. 體重減輕:可能有其他內臟或是全身性疾病存在。

4. 手腳沒力,大小便有問題:肩頸痛或是下背痛,且合併上面的問題,可能是影響到神經要儘快就醫,錯過早期治療的時間可能無法恢復。

5. 全身痛,痛超過一個月,或是愈來愈痛:痛得不簡單,可能有其他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