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的時間管理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冠輝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讓他常常處在緊張的狀態。當他接到一份工作,限期一定時間內完成時,他一開始會拖,心想:「這份工作真的不容易,幸好還有一段時間」,他想要把工作做得很好,因此壓力不小,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剩下一半的期限時,冠輝開始緊張,因為他完全還沒開始。他處在中度焦慮的狀態。


到了最後一週,他非常的焦慮,慌忙的四處找資料。他感覺時間快要來不及,而他連最基本的工作都還沒開始,東拼西湊,到了最後一個晚上,他整夜沒睡,終於把東西趕出來了。因為成品是匆忙作出來的,有許多明顯的瑕疵。冠輝從頭到尾都處在焦慮的狀態,做出來的成品又差,這打擊了冠輝的自信。


許多人容易陷在如同冠輝的時間管理模式之中,一開始拖延,中間開始緊張,後面則手忙腳亂。這樣的時間管理模式並不正確。


相對的,如果冠輝採用別的時間管理模式,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例如:把目標設定低一點,然後把時間底限往前挪一段時間(例:2週),結果會是如何呢?當他把時限提早2週的時候,他就會提早動手做。當他設立的目標不會太高,壓力就不會太大。因為一開始就動手,所以心情不會太緊張。到中期的時候,工作已經近乎完成了,所以心情更不會緊張。到了最後面還有剩下時間,恰好可以把作品修得更好。用這樣的方式做事通常能從容的完成事情,做出來的結果也會比較好。如果我們以一個月為期限,前面的時間管理方式跟後面的時間管理方式大略如下:

錯誤模式:
(1) 剩下3~4週,以拖延方式因應,情緒輕度焦慮。

(2) 剩下2週,以拖延方式因應,情緒中度焦慮。

(3) 剩下1週,手忙腳亂,情緒高度焦慮。


正確模式:

(1) 剩下3~4週,立即著手進行,情緒輕度焦慮。

(2) 剩下2週,近乎完成,微量焦慮。

(3) 剩下1週,修改缺點,毫不焦慮。


時間管理如果恰當,工作可以從容的完成,品質也相當穩定。時間管理如果不當,工作時則充滿焦慮,作品也有許多瑕疵。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