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子宮頸癌的利器-葡萄糖正子掃描(FDGPET)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核子醫學科 馬士雅醫師


子宮頸癌是全球常見的女性癌症,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因為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仍是我國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對於子宮頸癌,成功的治療有賴於事先掌握正確的診斷分期與腫瘤轉移的資訊,其中淋巴結與遠端臟器的轉移是決定癌症治療預後的重要依據。目前一般傳統使用電腦斷層(CT)檢查淋巴結是否受到癌症細胞的侵犯,CT診斷的標準是以淋巴結大小作為判讀的標準,但研究顯示淋巴結大小絕非可靠的診斷依據。CT的判讀是以解剖影像顯示器官組織的結構變化,藉由正常與病變組織結構不同,以診斷出可能的癌症病灶,然而對於某些惡性腫瘤和良性病灶(如開刀或是放射治療後造成的組織壞死或肉芽組織等),常因具有類似的結構變化在CT上無法分辨病灶為良性或是惡性。


PPT結合CT提高腫瘤的診斷率

如何在器官組織有細微變化時,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藉由「正子掃描 (PET)」所提供的功能性影像檢查,偵測出癌症的所在位置。


PET採用正子葡萄糖 (FDG)作為追蹤劑,因為惡性的腫瘤細胞比正常的細胞代謝速度高出許多,所以惡性腫瘤細胞會吸收大量的FDG作為能量代謝的來源,經由PET全身掃描(從頭部至大腿上半部)找出惡性腫瘤的位置,對淋巴結轉移、遠端轉移與腫瘤復發的診斷,較傳統的CT掃描以局部結構性的影像更精確,根據研究顯示,PET的診斷率比CT高出兩成。


另外子宮頸癌病患在治療的過程中,常以血清腫瘤指數(例如SCC或是CEA)定期追蹤病況,在某些病患會出現血清腫瘤指數不正常升高,但是傳統影像學檢查卻找不到腫瘤位置的情形,研究顯示這些病患中最後證實有癌症復發的病例,其中竟有高達94%可藉由PET檢查出腫瘤的位置。而目前最新的科技是將PET結合CT,以最新的技術將這兩種影像作融合定位,前者用以定性(偵測腫瘤細胞的活性)、後者用以定位(確定腫瘤細胞的位置),同時結合兩項檢查的優點提高腫瘤的診斷。


降低癌症的復發與死亡率


與癌症的作戰是一輩子的戰爭,癌症在初步治療之後隨時有復發的可能,密切監督治療的效果,搜尋復發或轉移的腫瘤,在第一時間將它撲殺殆盡才能根治癌症。所以PET 可協助臨床醫師作精確的評估,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以降低癌症的復發與死亡率。雖然目前國內全民健康保險對於 PET 應用在子宮頸癌尚未給付,病患仍需自費接受檢查,不過PET所帶來更正確的資訊,以便醫師作最恰當的治療,絕對是值回票價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