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反應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制約(conditioning)這個名詞在心理治療很常見,但是它的含意是什麼卻不容易從字面上看出來。制約原文conditioning,condition的含意是「條件」,所以conditioning也翻譯做「條件化」。條件化是什麼意思呢?它的含意是說:「當某個條件A出現後,B結果跟著發生了,帶給動物某些生理反應。這樣重複多次之後,A條件如果出現了,即使B結果沒有出現,動物還是會出現生理反應。這樣的生理反應單純是由A條件所引發的,所以稱之為條件化反應,也就是制約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會比較清楚,筆者喜歡在社區跑步,一天跑經某個巷道,突然某戶門口的狗吠聲大作,筆者嚇了一跳。因為是無預期的被驚嚇,焦慮的感受持續了數分鐘。這種情形一週內間歇的出現數次,那隻狗偶而在門口,偶而卻不在。某天筆者又跑經同一地點,未到那戶門口之前,筆者發現到自己肌肉緊繃,內心有一種緊張的感覺,相當警覺的朝著這戶人家門口注視,直至發現那隻狗不在,心情才稍微舒緩下來。


筆者在此過程中經驗到的感受就是“制約反應”,因為筆者並沒有真正的被狗吠,筆者只是經過同一個地點,看到熟悉的景物而已。所以,這巷道附近的景物就是條件A,之前筆者的經驗是看到了條件A出現後,結果就出現了結果B(被狗吠)。重複多次之後,即使這次結果B沒有出現,筆者單純只是看到條件A出現,內心就已經出現不少焦慮的反應了。這種反應就是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出現的原因是腦中儲存了過去許多的記憶,因此只要出現相關的線索,就會帶來情緒的反應。這樣的過程到最後有可能讓人活在一種想像的恐懼中,即使可怕的結果已經不會再發生了,當事人還是依然恐懼。許多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因為過去的生活經驗有許多不愉快的記憶,因此他們變得相當敏感。任何一點小刺激都會引起他們強烈的情緒反應。例如:某甲從小父親就相當嚴厲,常會對他莫名的吼叫、毒打。某甲因為有這段成長的經驗,他對於別人的不友善就會特別的敏感。他在團體中不敢發言,如果講話了,而某人沒有什麼表情也不笑,他的內心就有一種恐懼感。如果有人反駁他的觀點,他的恐懼就更強烈了。對旁人來說,討論事情的時候有相反的意見,這本來就是正常的。但是對某甲來說,別人不笑的臉孔很快的就引發他對父親的恐懼經驗,導致他的情緒變得很緊繃。


許多人都認為憂鬱症、焦慮症患者意志太脆弱了,所以才會生病,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不正確。如果一個人體質上比較敏感,容易記住許多恐懼的經驗,這並不是他的錯。如果一個人童年的經驗不良,容易勾起許多不愉快的制約反應,這也不是他的錯。任何人如果有敏感的體質,又加上不愉快的童年,要罹患憂鬱或焦慮症是相當容易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