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收容機構內常見的身體疾病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王世傑 醫師


王世傑 醫師


隨著醫療的進步,為了照顧弱勢的智障兒、老人和慢性精神病患,並兼顧醫療和生活照顧,安養院、教養院和慢性精神病院等收容機構就應運而生。集中管理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人力成本,讓家庭和社區有喘息的空間,醫師、護士、照服員以及其他專業進入機構,渴望提升照顧的品質,提供更好的服務。


沒有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這類合併有認知功能不足的病患,團體生活常衍生暴力事件、跌倒等意外事件,常見的身體疾病和一般民眾也不太一樣,總結說來,可分成四大類:


第一類是一般常見的身體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癌症等內外科疾病,但並沒有證據顯示收容機構內罹病的比例較高,雖然只是普通的疾病,由於病患認知功能不足,表達能力欠佳,無論是診斷或治療,都面臨極大的挑戰。


其次,認知功能不足會干擾日常生活機能,工作人員必須經常督促如廁、盥洗沐浴、刷牙漱口等日常事務,個人衛生不佳常造成皮膚或軟組織的感染,例如蜂窩組織炎(cellulitis)、疥瘡(scabies)等;飯前未洗手偶爾引發急性腸胃炎,口腔衛生不佳則造成普遍嚴重的齲齒問題。


長期收容機構的住民經常合併各種精神行為症狀,行為症狀又會引起另一波的身體疾病,例如異食癖(picca)的病人,吞食無法消化的石頭等異物,如果未能順利排泄,甚至造成腸阻塞,嚴重時必須手術治療;心因性過度飲水(psychogenic polydipsia)因為妄想症狀攝取大量的水分,甚至喝生水、馬桶水,造成血中鈉離子濃度下降,嚴重低血鈉會引起癲癇甚至意識昏迷。由於行為精神症狀,必須接受各種治療,例如抗精神病藥物、抗躁鬱症藥物、抗焦慮藥物、保護約束或者電痙攣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等,這些衍生治療或多或少造成吞食困難、肢體僵硬、不自主抖動、跌倒骨折等急性或慢性合併症。


團體生活最怕遇到各種傳染病,例如肺結核(tuberculosis)、流行性腦脊髓炎(epidemic meningoencephalitis)、感染性腹瀉等,無論是病患或者其他未罹病的住民,其配合度嚴重不足,就地治療困難重重,一般的醫療機構又缺乏足夠的安置設施。當年SARS大流行時,併有精神症狀的疑似病患,強制隔離時就產生很多問題。


收容機構是現代化國家的一種趨勢,為了確保醫療品質,官方執掌衛生醫療機關必須經常督導、評鑑,並給予必要的財務和醫療資訊的協助,以確保這類弱勢團體也能得到充分的醫療照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