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的病理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子宮頸癌的發生及發展有一演變過程,最初在子宮頸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交界的轉移區形成鱗狀上皮非典型增生。臨床上稱之為癌症前期,當誘發因素繼續存在的時候,它就會發展成原位癌,最後發展成侵襲癌。在臨床上子宮頸腺癌佔了子宮頸癌的4-5%;而鱗狀上皮細胞癌佔95%,其治療效果及預後都比子宮頸腺癌來得好。在早期的侵襲癌用肉眼難以辨認,有一點像子宮頸糜爛,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侵襲癌的現象,且呈現出四種不同的類型:


1. 糜爛型:用肉眼辨認,可見粗糙的顆粒狀增生,或表淺小潰瘍,接觸時易出血。


2. 外生型:又稱菜花型,不斷發展成凹禿不平菜花狀,質脆、易出血,表現出來的情況為陰道出血。


3.內生型:又稱浸潤型,癌組織一開始發生於子宮頸內,向子宮頸深部組織浸潤,使得整個子宮頸肥大而變硬,甚至膨大而類似桶型。


4. 潰瘍形:外生或內生型再進一步的發展,癌細胞壞死脫落可行成凹陷性潰瘍,有時整個子宮頸口會變成空洞,像一個火山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