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復健--從職能治療師的觀點談兒童進食問題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新竹馬偕醫院


職能(occupation)簡單說是指佔據個人的有意義活動,隨著環境跟個人,職能也會變化。例如:上小學的小孩,職能活動就可能多了寫作業;三歲多的小孩,很重要的一項職能是日常生活的獨立,但以上這些不可能是剛出生嬰兒的職能。職能對個人的意義越正向,職能表現會越良好。以寫作業為例,認為寫作業是學新知、能被誇獎的小孩,跟認為是寫作業就不能玩的小孩,職能表現上就會差很多。所以職能治療師主要是利用及調整有意義活動,使個人在跟環境互動時,可以達到獨立、個人健康、功能改善或滿足,不至於有失能的感覺。進食對小孩而言是一項重要的職能,不管在家裡或學校都可能發生,且藉此跟環境產生互動及學習,例如:工具使用、行為規範、食物的區分等。分析進食活動時,職能治療師也會從環境跟個人去看,先就環境。在家中或學校、家屬的期待要求、進食的位置(椅子或餵食椅)、餐具的使用跟選擇、進食食物的種類等。綜合不同的因子,進食就會不同,要求著重的能力也不同。例如:飯會煮一粒一粒的媽媽,小孩咀嚼的耐力跟細動作的要求,就比其他小孩重要。小孩的進食表現不佳,職能治療師可能藉調整這些因子去改變進食活動對個人的意義,促進其能力的發展;或藉其他對個人有意義的活動,去改善個人的能力,促進進食的表現。例如:小孩使用湯匙的能力不佳,覺得用湯匙吃飯是苦差事,治療師可能改變進食的氣氛或使用很可愛的小丸子湯匙,去改變湯匙吃飯的意義,促進使用湯匙的能力;或小孩喜歡玩沙,對他而言是有正向意義的,藉湯匙去舀沙,促進其能力。


所以治療師會就感覺動作、認知及社會心理去看小孩的能力。先就感覺動作而言,包括各種感覺、肌肉張力、耐力、動作控制、視覺動作協調等。小孩咀嚼吞嚥時,食物常會掉出來,是口腔的動作控制不佳,無法形成食團;或是口腔感覺不敏感,食物掉出來仍沒感覺。職能治療師都會去評估,其中感覺這部份可能是其他專業感興趣的地方,所以額外提出來討論。目前職能治療師所說的感覺統合,是「先天」中樞神經整合感覺的能力,就像有人天生對背誦記憶或推理歸納的能力就特別不好。已有研究證明一定比例的特殊兒童在這方面有問題,但不是「每個」小孩。如果以自閉症小朋友為例,他們的口腔敏感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先天中樞神經對感覺的整合能力不佳,中樞神經無法去調整或忽略環境中的刺激,造成的敏感問題,處理上就不能只特別針對口腔去做減敏感。而CP的口腔敏感問題,可能就比較偏向「後天」缺乏口腔感覺經驗,而非先天中樞神經整合能力不好的問題。感統能力不佳小孩的進食問題可能包括以下幾個,對食材溫度材質敏感,張嘴咀嚼,不喜歡碳酸飲料,食物吃一吃掉出來,常咬到舌頭或是常打翻食物,這是針對進食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有這些問題不代表一定就是感統不佳造成的,仍須經評估才能確定是否為感統造成。至於認知的部分,小孩對食物食材的認識,能不能分辨哪些可食用;使用湯匙的表現不佳,是不知道湯匙面哪面朝上,還是動作能力真的不佳;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也會影響進食的表現。社會心理方面,小孩對挫折的忍受度如何,不會用湯匙就不吃生氣;不是他喜歡的食物,就生氣哭鬧。以上這些都會影響職能活動的表現。


所以總結來說,職能治療師在兒童進食問題上,會去看環境、職能活動跟個人,這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職能治療師會藉改變活動去促進小孩的能力跟表現。但就如同最一開始所說,活動對小孩是有正向意義的,小孩的表現也才會往正向意義的去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