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發燒長「疔仔」 差點送命

 生病長膿瘍,光服抗生素藥恐怕不靈了,一名兩歲男童發高燒,乳房下方冒出5公分大的膿瘍,抗生素藥吃了也沒效,彰化秀傳醫院發現,這顆5公分大的「疔仔」,已快發展成蜂窩組織炎,經引流膿瘍治療後,救回一命。
 秀傳小兒感染科主任馬瑞杉說,隨著人類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的抗藥性也起了作用,這名男童的左腋與胸部間長了一顆5公分大的膿瘍(疔仔),經採樣作細菌培養發現,是罹患了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他說,MRSA好發於頭頸部、四肢及臀部,也有長在下體部位,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持續性發燒時,並出現了「疔仔」等症狀時,要即刻就醫,千萬別等到疔仔化膿及衍變成蜂窩組織炎或高燒不退才要就醫。

 又說,金黃色葡萄球菌原本和人體和平共存,平時並不會造成人體的傷害,但卻在盤尼西寧等抗生素濫用下,出現了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菌種,美國在1961年出現MRSA,1999年4名兒童因此喪命,2002年抗生素最後防線「萬古黴素」也失靈了,引起醫界的極大震撼!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嚴重者會引起骨髓炎、菌血症。此時宜切開患部並引流膿瘍,才是治療的最重要關鍵。

 又說,2002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台灣約有84~89.4%院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為MRSA,秀傳從九十二年七月到去年底,陸續發現了50例MRSA,年齡層從1歲到20歲都有,其中以1到5歲最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