釔90體內放療 治肝癌新希望

 台北榮總昨天完成國內首例「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線肝癌治療,患者是一名卅九歲大腸癌轉移到肝臟的女性,歷經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失敗,在醫師建議下嘗試新療法。醫師表示,該療法全球已累積上萬案例,國內情況仍待觀察。
 北榮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表示,放射線是消滅腫瘤的利器,但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對放射線敏感度差異不大,而傳統放射線是從體外照射,放射線在殺掉癌細胞前,都難免「傷及無辜」。

 該院放射線部消化系統放射科主治醫師李潤川說,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簡稱SIRT)則是採用體內給予的方式,利用控制性佳的放射性元素釔90(Yttrium-90),同時透過肝臟癌細胞會選擇性「勾引」動脈血液供給養分的特性,經動脈血管把含上百萬個釔90、直徑約頭髮1/3的塑膠微球體送進患者肝臟內,準確殺死腫瘤。

 他說,事實上北榮早在廿年前就曾利用相同技術,亦即經患者鼠蹊部動脈血管將導管送至肝臟,藉以注入另一種放射性元素碘131殺死癌細胞;惟碘的穿透性太強,「濫殺無辜」的缺點還是令人不敢恭維。

 可精準使用 不會積存體內

 直到一九九八年澳洲發現釔90用於肝癌治療的妙用,由於它的穿透力只有一公分距離,且半衰期僅六十四小時,有著可以被精準使用,又不會長期積存患者體內的各種優勢;而藉由釔90發展的SIRT療法,也在近十年廣為歐美、新加坡、香港等先進國家准許使用。

 新加坡大學附設醫院教授王世昌表示,根據各國研究證實,SIRT用於原發性肝癌可以發揮七○%的作用率,亦即術後十個患者中有七人腫瘤完全消失或縮小一半,平均可延長存活九個月。

 副作用較少 患者多活九月

 李潤川說,另因SIRT為局部作用,故術後較少一般化學治療常見的全身性如嘔吐、掉髮等嚴重副作用,僅有少於五%患者會出現胃潰瘍,另少於一%出現膽囊、胰臟發炎等現象。

 SIRT尚未申請衛生署正式許可使用,目前僅由代理商健喬信元醫藥生技尋求有能力的醫學中心,以人體試驗名義申請專案合作;含北榮的首例,預計今年內在十家醫學中心累積廿例手術經驗,每次手術費用六十萬元由業者贊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